第一百一十五章 慈善大会_帝国的荣耀
顶点小说网 > 帝国的荣耀 > 第一百一十五章 慈善大会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一十五章 慈善大会

  七年的年对于江南来说,百姓们的确过了个热于官方来说却没有举行任何盛典,毕竟刘福通刚遇害不久,从常理上说百日国还没有过,所以刘浩然等人也没有举行任何的庆祝仪式,连灭陈汉的庆捷仪式都没有举办。因此相对而来,常府高氏举办的宴会就显得有些夺目,毕竟这次宴会以高氏为名,还有吴王夫人薛云、常遇春夫人蓝氏、丁德兴夫人郭氏、傅友德夫人梁氏为副,后来李善长听说了这件事,也让自己的夫人丁氏参与其中,也挂了个名字。如此庞大的“主办单位”怎么不叫人心动,第一批三百份请帖发出去后,不少没有接到帖子的富商听到了这个消息,四处钻营,试图自己的家眷也能加入其中,毕竟这是代表着一种身份。经过商议,薛云等人又增发了三百份帖子,可就是这样,依然是供不应求。

  待到正月十六,常府大门是门庭如市,上千辆马车挤满了附近几条街,应天府、江宁县派出上千巡检维持秩序,这才没有出什么岔子。这一日,只见常府大院里翠玉云拥,莺莺燕燕,满目都是锦衣玉绣。

  刘浩然给薛云出了个主意,妇人家眷不是来喝酒吃饭的,而是来“交际”拉拢人脉的,所以不必大鱼大肉,不如在常府院子办个“鸡尾酒会”,设些酒水小吃,大家可随意交谈。

  就是如此,由于人数太多,准备就显些仓促,不仅各屋阁里都坐满了人,许多迟来的家眷只站在院子室外,颇受了些风寒之冷。不过这些贵妇人都知道这里什么方,所以也不敢声张,任由常府家人们安排。

  由于来的都是女眷,所以蓝氏将家中男仆都打发出去了,只留下婢女妇人伺候,幸好薛云、郭氏、梁氏、丁氏都从家中派来不少婢女老妈子帮手,忙乱一阵子终于将这近三千人都安置好了。

  众眷来到常府第件事就是给高氏安,是由于人太多了,只好聚余人为一批,进去一起请安。高氏穿了身吴绣命,显分富贵,几个以刘焕章为首的小童围聚在她身边,衬得她越发像一位老寿星。听着众人的请安和恭维,高氏显得十分的高,一直是笑个不停。

  今日是个日子,不但没有下雪,反而出了个大日头,是冬天里难得的大晴天。上午忙乱一阵子后,待到日到正午,天气暖和起来,薛云等主办之人便请诸位家眷移驾后园子里。

  常府原本是江宁一位达鲁赤花的府邸,在江宁城中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宅子,后来被刘浩然以奉高氏养老的名义赐给了常遇春。这府邸占地极广,楼台榭阁连成一片,尤其是后花园,算是江宁城中最大的,三千人聚集其中居然并不显挤。

  薛云等人商议过,既然是募捐,总个来头,不能让人白白出钱不是。于是她们就将家中夫君得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物件拿了出来,如缴获的镇南王家中的屏风、某万户家眷的珠花。不仅如此,薛云等人还向朱升、宋、刘基等名士请墨宝,做为慈善大会募款的物件。有们出面,加上这原本又是一件善事,朱升等名士如何不允,欣然墨挥毫,极尽文才。

  “诸位,”薛云做为“主持人”走到高处,对着散在各处的众人们说道,刚才还嗡嗡一片的声立即静下来。

  “这次诸位前来,是有一件善事想请大家襄助。陈汉虽亡,可死伤数以十万计。虽然江南将士有抚恤,遗孤无忧,可是陈汉将士遗孤却嗷嗷待。母亲大人念及与此,心有不安。我家相公得知此事,感至善之德,官府拨出钱粮抚恤安民。而我等身为内眷儿媳,更应解夫君之忧,承高堂之善,故而想向诸位募捐,聚财善款,以尽微薄之力,存功德与诸人。”

  “我们聚些物件,更得枫林、潜溪、伯温等名士高义,赠墨宝文迹。但是这些都只是个意头,靠得还是诸位的善心。”

  薛如云说罢这些开场白,并请出一位中年男子,他是江宁最大当铺的供奉,对于估价转卖很有经验,所以便请他来操办此事。

  “诸位夫人,第一件物件是丞相捐出的,原镇南王府上的翡翠玉台,底价五千两。”看来这供奉不但精于此道,估计也被刘浩然指点过一二,他先介绍了这翡翠玉台的大致情况,然后估算了它大致的市价,接着开始拍卖起来。

  “诸位夫人,襄助善事,义不容辞,请出价!”

  “六千两!”“七千两!”“一万两!”“一万五千两!”“一万八千两!”几位财大气粗的富商家眷翻着跟斗叫价,很快就把这翡翠玉台叫到了两万两。这个价钱远远超出了物件的本身价值,是这几位妇人图的不是这个,而是名,所以咬得非常紧。

  “三万两!”“三万五千两!”“五万两,五万两一次,五万年两次,五万两三次!成交!”

  随着供奉的话落,他手里小锤也敲响了前面的桌子,虽然是为了出名,是大家也要量力而为,后面还有大把的机会,只做出一个姿态来就好了。

  “翡翠玉台被这位夫人所请你先画个押,待到事毕到后堂付钱交货便是。”一位婢女端着笔墨纸张走了过去,拍得妇人面有的签下自己的名号,算是画押。

  数十件物品拍完之后,接着是诸位名士的墨宝,经过一番较量,朱升先生的一幅山水画拍出三万两高价,为诸家之首,毕竟朱升不仅是江宁大学的学正,更是刘浩然的老师,这点面子大家还是要给的。而薛云等命妇也出手,分别买了些东西。

  接下来的拍卖又进入到一个**,这一次出来拍卖的是薛云等命妇的女红竹工,虽然不值什么钱,是意义重大。最后薛云的一件刺竹众望所归地拍出了五千两子,为苏州一家大丝绸商家眷所得。

  “接来下拍卖的东西是些小孩子的玩意。”

  只见刘焕章带着哥哥姐姐走上高台,将自己手里的一件东西放在桌子上。刘焕章手里的是一把木剑,刘焕诚手里的是一本薄薄的书,而刘焕玉手里的则是一个布娃。

  “这是我抓周时抓的东西。”刘焕章放下东西说道。“这是我抄的三字经。”刘焕诚也放下了里的东西,只有刘焕玉还有些不

  这是我最喜欢的布娃,是父亲亲手给我做的,你们她,不要弄脏了她。”

  说完这话,刘焕玉还是有些依依不舍,小脸几乎要哭出来了,最后在母亲萧氏的示意下还是松了。

  这三件物品一两子起价,最后刘焕章的木剑拍得五十两子,刘焕诚的三字经拍得四十五两子,刘焕玉的布娃居然拍得一百两子。这是因为这布娃不仅是刘浩然亲手制作的,而且刘焕玉刚才可怜不舍样子更是让人心痛,打动了众妇人的心。

  忙了个时辰,所有的东西都拍完了,供奉高地说道:“这次拍卖共募款七十八万四千六百五十二两!”

  正事完毕,常府卑下清淡酒菜,宴请诸位妇人,高氏在薛云和蓝氏的搀扶下,到各处转了转,向众妇人表示感谢。众人纷纷回礼:“老夫人高,我等只随善附德,略尽微薄绵力而已。”

  第二日江南邸报将这次慈善大会笔墨厚重地大书特书了番,出钱的妇人都一一榜上有名,而且是出钱越多的排名越前,描写得也越详细,这让那些多少有些吝啬的妇人心生后悔。

  在邸报中,编者更是注重写了刘焕章三人的表现,然后发表了番感叹,幼童尚且知善,尔等何在?顿时在江南军民中引起了番风波。

  借着这股春风,刘浩然、李善长、汪广洋、陈遇、周祯接见了数百护送家眷来江宁的富商,这些富商原本是想借着这次慈善大会,先走走夫人路线,然后再看看能不能找到些上层门路。想不到这次慈善大会花钱之后效果居然此,不但名字上了江南邸报,而且还受了刘浩然和江南中枢的接见。

  在会议上,刘浩然勉励了他们一番,然后顺势也请他们出些善款,毕竟湖广这些年因为陈友谅穷兵黩武,不但死伤数十万,方也搞得穷困不堪,就算江南再有钱也填不满这个窟窿,所以对于刘浩然等人来说,钱财这东西是多多易善。

  为了做出表率,刘浩然率先认捐三十万两,李善长、汪广洋两人分别认捐十万和五万两,陈遇和周祯家底没有那么厚,只认捐了万两。这些年刘浩然不但大兴工商,他本身拿出不少钱投入其中,获利不少。而李善长、汪广洋等旧部也出于对刘浩然的信任,也投了不少家底进去,结果也获利颇丰,所以这点子不在话下。

  既然刘浩然等人做出了表率,这些富商也不落后,你五万,我十万,最高的的二十五万两,反正不会压刘浩然一头就是了,最后居然募得近两百万两子,算是一个大丰收。刘浩然当场承诺,这批钱专款专用,计部单独列出,支出明细一月登一次邸报,廉政公署专人跟进,一定会给大家一个交待。

  人家捐了钱,总不能让人白出,刘浩然以江南官府的名义,给这些捐款的富商一人发了份由他和李善长四人签署的感谢状,赠“至善之德”,“大善流芳”等牌匾,并延请他们推出代表,参与到律法修订中,让一众商人觉得这钱没有白花,下次有这样的机会还要抢着上。

  接着刘浩然带着三位义兄、冯国用、冯国胜、邓友德、胡大海等心腹爱将或者他们的委托亲友二十多人,接见了叶温推荐的十几位温州、台州等浙东的商人,这些人原本都是永嘉学派一系,只是学派没落便转为以学致用,是家底不厚,只小成而已。

  但是这些淮西大将们却是家底颇丰,他们打得胜仗无数,光是按例分战利品就分了不少,而且定远军中军丰厚,倒是积攒了份钱财。他们听到丁德兴三人将刘浩然的话这么一说,也觉中下怀。这年头谁会嫌钱少,而且这又是刘浩然指明的光明正大的来钱之路,不怕他人非议。

  而这些商人却看中这些淮西大将的人脉和权势,这些人可都是跟着刘浩然出生入死的老兄弟,而刘浩然又是出了名念旧情的人,只要这些大将不会犯糊涂干谋逆的傻事,那绝对是一辈子富贵的事情。有了这些人做靠山,做起生意来还不是无往不利?

  于众人商讨了几日,最后决定下来开办若干个商社和工厂,确定各自占得股份,最后皆大欢喜。

  刘浩然看着丁德兴等人与众商人相悦对酒,在一旁拉住了叶淙温。他的权势自有能人来打点生意,而且凭借他的眼光,做起生意来自然也是一本万利。现在正事一了,刘浩然有些话要同叶温念道。

  “念祖,永嘉之学虽然在理学士人心里讲功利的,是国家不讲功利,不达工商,何富民强国。”

  叶淙温在旁边恭敬聆听着,他知道自己杂考考得不好,却被提为探花郎,这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策论中了丞相的意,因此在别人看来是平步青云,不但进了翰林院,现在还在工商部通商司行走,飞黄腾达指日可待。而叶温的成功更是让温台等文人和永嘉之学一脉倍受鼓舞,更是心向江南,这一点都是方国珍等人始料未及的。

  “不过我略读了下永嘉之学和水心公的著作,总还有些不完善的地方,你是永嘉之学的翘首,又是水心公的嫡脉,就有责任将此学发扬光大。”

  “学生受教了。”

  “记住了,治政之道不但讲利,更要讲义,两者缺一不可,方为大道,要做到以道御术。”

  叶温默默地记在心里,刘浩然这是在给自己上课,永嘉之学没落就在与过于讲究功利之术,却忘记了将此术上升到治国之道,形成一个完整齐备的思想和实践体系,听到了刘浩然的一番话,叶淙温深有所悟,也知道该如何去做了。

  “以富民强国为本,海纳百川,广集益言,方可成大道。你们永嘉之学不仅要善于经商,更要善于总结经验,掌握规律。你们地处江南要道,与海外关系密切,西方也有经商之学,你们不妨借鉴一二。想我中华,总有一天会重复荣耀,屹立于天下,届时我煌煌天朝将不拘于这一隅,更要放眼天下世界,既然此,我们就要有容纳天四海、天下有用之学皆为我用的胸怀。”

  叶淙温眼睛不由一亮,拱手道:“学生谨记在心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2z3.net。顶点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2z3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